top of page

    传记

    保罗·阿克曼(Paul Ackerman)是一位法国画家、平版画家、雕塑家和舞台布景设计师,1908年9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雅西,1981年3月13日逝世于巴黎。他隶属于“巴黎画派”,以其融合抽象与具象的艺术风格在现代艺术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。

    1912年,年仅四岁的保罗·阿克曼随家人迁居法国巴黎。他的父亲是一名公司管理者,同时也是一位狂热的艺术爱好者。由于当时罗马尼亚“反犹主义的现实十分严峻”,他的父亲决定举家迁往巴黎,并在文森森林对面购置了一座大型别墅定居。他先后就读于夏勒曼中学(Lycée Charlemagne),在那里与未来的剧作家加布里埃尔·阿鲁(Gabriel Arout)结为好友,并为其日后创作剧场布景。随后,他继续在阿尔萨斯学校(École Alsacienne)完成学业。

    从1925年开始,阿克曼在索邦大学(Sorbonne)攻读法律和文学,但因经常出入卢浮宫博物馆,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真正志向在艺术领域。

    1933年,保罗·阿克曼结识了来自鲁瓦扬(Royan)的西蒙娜·拉维耶尔(Simone Laverrière),两人于1935年结婚。1936年,他在巴黎圣奥诺雷郊区大街100号的工作室内,为埃尔莎·夏帕瑞丽(Elsa Schiaparelli)和马塞尔·罗沙斯(Marcel Rochas)设计海报、纺织品和珠宝,同时也经常出入费尔南·雷杰(Fernand Léger)的画室。

    1939年,保罗·阿克曼应征入伍,后被俘虏但最终获释。他在维希与妻子西蒙娜团聚,然而由于犹太身份被驱逐,只得逃往圣特罗佩(Saint-Tropez)。在法国南部,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,经济拮据(甚至用报纸作画),并与艺术家皮埃尔·博纳尔(Pierre Bonnard)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1942年至1945年间,他继续在萨瓦省(Savoie)的尚德里约(Chindrieux)隐居,专注于创作风景画、人体画、静物画及自画像。

    1945年法国解放后,保罗·阿克曼重返巴黎工作室,但仍时常回到圣特罗佩,与博纳尔重聚,并与毕加索(Pablo Picasso)交往。在巴黎,他结识了谢尔盖·波利亚科夫(Serge Poliakoff)、让·杜布菲(Jean Dubuffet)、让-米歇尔·阿特朗(Jean-Michel Atlan),尤其是亚历山大·加贝尔(Alexandre Garbell),两人结为挚友。随后,他于1947年在雷蒙·克勒兹(Raymond Creuze)画廊举办了个人首次展览,并于1950年获得帕克门奖(Prix Pacquement)。

    保罗·阿克曼的作品以其多样性、变化、演变、阶段、周期、转折、变形甚至自相矛盾的特性而著称。他从未被某种特定风格束缚,既是他那个时代最神秘的画家和雕塑家之一,同时也是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家之一。20世纪50年代,他的作品因其形式特征被归类为抽象绘画,但仔细观察后,不难发现其创作背后的现实主义灵感。之后,他经历了一次180度的风格转变,并在后来的《伦勃朗》《维瓦尔第》《狄更斯》等系列作品中回归具象绘画。

    他的作品隐含着对某些神秘主义作家的阅读兴趣(如勒内·盖农 René Guénon),这一点可在他的手写笔记中得到印证,笔记中记录了他对人生的思考。然而,他本人却否认这一点:“我并没有受到任何指引,我不知道这些形象从何而来,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创作它们。”

    1965年,保罗·阿克曼的神秘主义倾向更加明显,尤其体现在其对“阿加尔塔”(Agartha)的关注。阿加尔塔是勒内·盖农所提出的一个概念,指的是“一个地下世界,其网络遍布整个地球”。阿克曼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动,想要将这个隐形的世界具象化。他的作品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统一性,在多样性中展现出深刻的象征意义。
    “时间要么会善待我的作品,赋予它必要的价值,使其对后世产生共鸣,那么我就曾真实地存在;要么时间会抹去我所创作的一切,那我就不过是尘埃罢了。”——保罗·阿克曼笔记

    1981年,保罗·阿克曼逝世,安葬于巴涅勒公墓(Cimetière de Bagneux

    保罗·阿克曼是一位法国画家、版画家、雕塑家和戏剧布景设计师,1908年9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雅西(Iași),1981年3月13日逝世于巴黎。他隶属于巴黎画派(École de Paris),其艺术风格融合了抽象与具象,在现代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。

    童年与学习经历

    阿克曼出生于犹太家庭,为了躲避罗马尼亚的反犹太主义迫害,他于1912年随家人移居法国,定居巴黎。在20世纪30年代,他师从**费尔南·莱热(Fernand Léger)学习艺术,并进入时尚界,为艾尔莎·夏帕瑞丽(Elsa Schiaparelli)和马塞尔·罗沙(Marcel Rochas)**等知名时装品牌设计海报、织物和珠宝。

    二战时期与艺术风格的影响

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阿克曼曾被囚禁,获释后前往法国东南部避难。在那里,他结识了画家皮埃尔·博纳尔(Pierre Bonnard),两人结下深厚友谊,这段经历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    职业生涯与风格演变

    战后,阿克曼回到巴黎,加入巴黎新画派(Nouvelle École de Paris),并与让-米歇尔·阿特朗(Jean-Michel Atlan)、让·杜布菲(Jean Dubuffet)、谢尔盖·波利亚科夫(Serge Poliakoff)和亚历山大·加贝尔(Alexandre Garbell)等艺术家交往密切。他的创作风格从20世纪50至60年代的抽象主义逐渐转向具象绘画,受到神秘学和形而上学思想的启发,尤其探索了佛教神话中的“阿加尔塔”(Agartha)——一个理想化的地下世界。

    成就与影响

    由于他的艺术才华,阿克曼于1950年获得夏尔·帕克芒奖(Prix Charles Pacquement),该奖由**巴黎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之友协会(Les Amis du Musée National d'Art Moderne de Paris)**颁发。他的作品曾在巴黎、伦敦、法兰克福、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等地展出。

    保罗·阿克曼的艺术生涯融合了现代抽象艺术与充满精神性的具象探索,他是20世纪艺术史上的一位独特人物。

    保罗·阿克曼的市场行情演变

    自1981年去世以来,保罗·阿克曼的市场价值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波动,受市场动态、机构认可以及艺术收藏家对战后艺术家的兴趣影响。他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拍卖市场上,主要集中在欧洲,与巴黎画派的其他艺术家相比,仍然较为亲民且易于入手。

    价格范围

    保罗·阿克曼作品的价格取决于其技法、创作时期、尺寸以及来源:

     

    油画:他的画布作品通常售价在 500 至 4,500 欧元 之间,某些极为稀有的作品在拍卖中可能达到更高的成交价,具体取决于市场需求与收藏家的兴趣。

     

    水彩画与素描:纸上作品的价格一般在 300 至 1,600 欧元 之间,具体取决于其保存状况及其在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性。

    影响作品价值的因素

    真实性与来源:来自知名收藏或附带权威认证的作品通常价值更高。

    展览与出版物:曾在博物馆展出或被收录进官方作品目录 (catalogue raisonné) 的作品更具市场认可度。

    市场趋势:市场对巴黎画派的兴趣变化,以及对尚未充分发掘的艺术家的再评价,都会影响作品的需求量。

    保存状况:作品的保存完好程度是决定其市场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
    未来展望

    虽然目前保罗·阿克曼的市场价格仍然相对亲民,但随着他作品的认可度提升,其市场价值可能会上升。如果未来举办回顾展、出版完整的作品目录,并且收藏家对巴黎画派的兴趣持续增长,阿克曼作品的价格有望进一步攀升

    Paul Ackerman
    Paul Ackerman
    bottom of page